发布会现场
大众网·海报新闻见习记者龚雯济宁报道
12月6日,邹城市政府新闻办召开不动产登记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暨土地房屋产权历史遗留问题化解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全市不动产登记营商环境建设及土地房屋产权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工作开展有关情况。
近年来,邹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依据国家“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要求,从基础的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间等方面,着力优化不动产登记营商环境,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减环节优流程,加大受理窗口的对外延伸,攻坚不动产登记信息化建设,依托“一网通办”平台,大力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将不动产登记窗口向镇街、银行、房地产开发企业等单位延伸,提供群众大厅办证、即办即走、电子证照即时生成等服务,纸质证书免费邮寄送达等登记模式,不断构建高标准、网格化的不动产登记服务体系,将不动产登记服务融入居民10分钟生活圈,全面推进水、电、气、热纳入不动产登记联动过户,建立“不动产登记+公证”共享协作机制,在办理涉及不动产公证时,相关登记业务在公证处现场即可同时办理,实现涉公证不动产登记“一窗办、全网办、无纸化”,持续提升群众的便利度,截至目前,邹城全市共建设镇街受理点15个,签约银行38家,签约房地产开发企业18家,签约房地产中介机构2家,实现不动产登记全城通办。
为满足企业、群众日益增长的“自主办、自助办”需求,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优化提升服务功能区域布局,投资近余万元打造了高标准不动产登记24小时自助服务区,配备了自助打证机、自助受理机、自助查询机等先进的自助终端设备,申请人持身份证通过生物识别30秒即可打印不动产查询证明,1分钟打印不动产权证书,同时,随着不动产电子证照的推广使用,也打通了使用手机终端随时随地获取不动产服务的渠道,突破了原来复印材料后窗口办理的模式,满足了群企自主安排时间、自助获得不动产登记服务的信息化需求。减时间零跑腿,探索推进全天候自助感应智能审核模式,目前邹城市高频不动产登记事项已经实现即时办结,下步该局将从实现“零跑腿”方面着手,对标外地智能审核试点经验,落实省市县各级信息化工作要求,加大不动产登记系统的智能化投入,通过研判业务量和风险程度,分批次推进各类不动产登记业务的智能审核,打造24小时自助感应发起,全自动审核、登簿、生成电子证照的新模式,真正让不动产登记走上信息化发展的快车道。
当前,邹城市城镇居民住房产权历史遗留问题取得了较好成效,自年8月开展城镇居民住房产权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工作以来,已化解项目47个,共计幢,涉及户,所有房屋均已完成不动产首次登记,其中户已经完成转移登记,转移登记户数占比62.6%。自年11月开展民营企业土地房屋产权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工作以来,已化解项目13个,共计74幢,涉及土地面积326㎡,涉及房屋面积.65㎡。自年9月开展国有企业土地房屋产权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工作以来,已化解5家国企项目,共涉及房屋幢,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土地.75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