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诉即办”累计受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超过万件,“每月一题”解决3.6万余套不动产登记的历史遗留问题,家庭、厨余垃圾分出量比条例实施前增长近七倍,21个失管小区引入市场化物业管理,创新“掌上四合院”“超大型社区治理”基层社会治理模式,顺利完成行政区划调整……记者从丰台区第十三次党代会上获悉,过去五年丰台区以党建引领推进社会治理,了解群众需求、回应解决诉求,多点发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效提供了服务和保障。
接诉即办
受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余万件解决3.6万余套不动产登记的历史遗留问题
“听说能办房产证了,我可等不及了,赶紧来办,拿在手里才踏实!”今年5月10日一大早,丰台区彩虹家园小区居民郭宝忠就赶到丰台不动产登记中心办理不动产权证书,在接诉即办“每月一题”的推动下,丰台公共服务和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解决3.6万余套不动产登记的历史遗留问题。
过去5年,丰台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出台“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实施办法,把“接诉即办”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主抓手,以“每月一题”集中攻坚、主动治理,完善接诉即办工作机制,有效破解抓落实“最后一公里”难题,累计受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超过万件。
曾经,明春苑小区的居民是出了名的“用水困难户”,小区经常间断性停水,饮水问题就成了长期困扰小区的“老大难”问题。今年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丰台区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针对群众的“急难愁盼”持续发力,在全区多家职能部门的通力合作下,明春苑小区的供水问题得到永久性的解决,户小区居民终于喝上了干净、充足的市政自来水。
接诉即办关键在办,核心在干。接诉即办是对政府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全面体检,发挥了试金石、体温计的作用,五年来,丰台区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健全问题解决机制,强化完善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空白点。未来丰台区将继续优化提升群众诉求分析研判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关键小事
化解物业服务纠纷2.5万件厨余垃圾分出量增长近七倍
丰台区狠抓垃圾分类和物业管理两个“关键小事”。
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过程中,丰台区大力建设生活垃圾分类驿站,重构资源回收网。“出去买菜,拉着纸壳子先到这儿走一圈,把废品卖了再去买菜,一点儿不费事。”居民刘女士说。年丰台区持续推动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创建,广泛开展宣传,组织完成三轮社区、村入户回访工作,同时,各级党组织党员、社区工作者、文明引导员、工青妇志愿者、楼门院长等也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巡查值守督导,进一步推动居民自主分类投放习惯养成。目前丰台区家庭厨余垃圾分出量比《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前增长近七倍。
党建“牵手”物业管理,有效推动了基层社会治理。去年6月28日,丰台区方庄街道芳群园三区9号院儿成立了物管会,是丰台区第一个成立物管会的失管小区。“真没想到,成立了物管会,聘了物业之后,我最盼望的事儿就实现了。”芳群园三区9号院儿物管会党支部书记田兆荣环视小院儿,很是自豪。“我们还建立了功能型党支部。”在芳群园三区居委会书记姜莹看来,党支部和物管会建立后,居民的心气儿都高了,大家一起努力,让家变得更美,更舒适。
丰台区房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丰台区通过建立区级物业管理联席会机制,构建“区-街镇-社区”三级物业管理机制,深化“片区”协作,建立“物业企业信用信息”平台,物业“三率”不断攀升,截至目前,丰台区业委会(物管会)组建率增长至92.4%,物业服务覆盖率增长至94.6%,党组织覆盖率增长至96.7%,有效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合力,全面构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框架下的物业管理体系。
丰台区还积极探索实践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形成了“掌上四合院”“超大型社区治理”等丰富的特色经验。
方庄“掌上四合院”以基层党建为引领,信息技术为依托,2万多户居民入驻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