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凤凰网汽车
管理大师说,人的因素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关键的值。在汽车产业电动化和智能化变革中,越是百年老店越面临人才的挑战。
“我们要面向未来去设定人力资源的框架”,宝马集团负责人力资源和员工关系的董事霍思玫女士表示,这方面宝马有四大目标:第一,赋能员工,提高员工绩效。第二,让人力资源工作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效益。第三,我们要做好人员的培训培养,为他们进一步赋能。第四,助力企业的转型,现在是所有工作的落脚点。
尤其在中国,中国还是宝马在德国之外最大的生产基地,也是宝马的创新引擎地。在转型出行公司的过程中,宝马一直强调“在中国,为中国,为世界”。
为中国的人才提供平台和舞台,为中国汽车业培养人才,也是这句话的含义之一。
“宝马在沈阳、上海、北京布局了三座研发中心,构建了德国之外最大的研发体系,这三座研发中心汇聚了1,多名专业人员,形成全球网络中的坚强力量,其中超过3/4是中国人。”
宝马在中国的人才核心工作体现三个方面,第一,实现人才队伍与业务共同成长。第二,提高宝马作为雇主的吸引力,第三,要做好人才的管理和培养。
“宝马是一家百年老店,我们虽然有这么长的历史,但同时我们也是一个学习型的组织,正在不断转型。”
宝马对人才的吸引力在于三个方面:第一,使命感,使未来出行具有可持续性、互联性和安全性,这样的使命感才会吸引人才,特别是年轻的人才。第二,给他们提供具有吸引力的环境和条件。第三,用培训的机会吸引年轻人。
以下为访谈实录:
霍思玫:很高兴见到大家,与大家的会面唤起了我对中国的很多美好回忆。年宝马在沈阳建立了德国以外第一家自有发动机工厂,当时我作为全球发动机业务负责人也有幸参加了开工仪式。在建设过程中,我见到了很多技术精湛、专注、敬业的中国专家,这些优秀人才让我对中国以及中国文化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想还与大家分享两周之前让我很有感触的故事。当时我们在大学里搞活动,希望邀请全球各地的大学生来畅想年时的未来交通。一共有三位选手进入决赛,其中两位同学来自北京的清华大学,下周我们将在慕尼黑举行的#NEXTGen未来峰会上宣布最后的获奖者,诚邀各位老师届时能够线上参加。这个大学生的竞赛活动也体现出宝马集团与中国的密切联系,我们感受到中国是全球最具创新性的未来市场,从同学们积极参加的热情、向我们展示出的未来远见,以及技术能力,都让我们更加相信这一点。
宝马集团将中国称作第二本土市场。我们这么讲并不只是说说而已,这既体现在前两周举行的大学生比赛中,也是我们每天在日常工作中践行的一个观念。随着宝马不断前进,我们要更加聚焦中国特色的能力和市场趋势,满足客户的所思所需。宝马在沈阳、上海、北京布局了三座研发中心,构建了德国之外最大的研发体系,这三座研发中心汇聚了1,多名专业人员,形成全球网络中的坚强力量,其中超过3/4是中国人,我们一起来塑造未来出行。宝马对于中国持续投入,与领先的本土高科技企业扩大合作,原因就是中国在未来出行的各个领域里有这么多的优秀人才和专家。
今年是我担任董事的第一年,疫情之下是一个多事之秋,有很多事情让我印象深刻,其中之一就是中国对疫情的应对。作为企业,宝马在中国实现了零感染,我们能够借鉴中国的抗疫经验,从早期就开始去学习,然后推广到全球,支持全球的抗疫斗争。同时也要感谢高乐先生以及整个中国团队、人力资源团队,大家一起来努力实现了如此不平凡的成就。这也体现出中外联动、珍视员工的企业诉求。
中国经济的复苏成绩很亮眼,我们从销售成绩上也能够有所体会。在中国,宝马集团年第三季度交付汽车总量超过23万,大幅增长31.1%,截止9月总计销售约56万辆汽车,克服了疫情影响,同比增长6.4%。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的品牌组合,即BMW、MINI、Roll-Royce、BMWMotorrad具有强大的实力与吸引力,这些成功要归功于爱岗敬业、训练有素的中国同事。
我自己做生产、管理生产有20年之久,我要强调,除了创新和销售的亮眼成绩外,中国还是宝马在德国之外最大的生产基地。就在上个月,华晨宝马投产了创新纯电动BMWiX3,这款车型是宝马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继i3之后第二款纯电动BMW车型,搭载了宝马自研自产的第五代电驱系统。我们相信中国也相信中国的创新、销售和生产实力,我们才在沈阳生产iX3。可以说,我们在共同塑造未来出行,“在中国,为中国,为世界”。
问:年突发的疫情肆虐全球,您上任的第一年可以说充满挑战,在这期间一定有非常多、非常艰难的时刻,作为宝马的人事负责人,您是如何应对这些困难和挑战的?
霍思玫:我刚刚在董事会上任的时候一切还是正常的,然后什么都不一样了。按计划,前天我希望充分了解我们的人力资源组织和工作,所以当时安排了很多国际出差去了解我们的同事和大家的工作。本来安排3月访华,因为疫情没有成行。在我上任的前三个月中,我们制定了很好的人力资源战略。在应对疫情的时候,我们双管齐下,一方面,把我们的员工以及客户的平安健康置于首位;另一方面,在业务中确保我们的流通性,除了短期流通性之外,长期也能够实现创新以及正常的车型投放。
现在三季度已经结束,我们的疫情应对还是相当不错的。3月中旬曾经有一度工厂关闭了两个月,关厂不易,复工复产就更难,而宝马整个生产网络是非常灵活的,我们能够灵活生产,管理有度,能够确保工厂妥善安置,员工得到妥善安排,然后去实现灵活的复工复产,这体现了宝马的专业能力。我们为了指导在疫情之下的复工复产发出了相关的指引,同时,中国工厂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停产后又成功复工复产,同时把员工照顾得这么好,我们从中国也吸取了很多的经验。在突然的疫情下,人力资源工作的重要性比过去更加凸显。
问:宝马当下是主要人才思路是什么?尤其在疫情背景下,如果疫情长期存在,宝马的人事或者人才培育机制将会做什么样的调整?对未来有哪些应对的措施?
霍思玫:在人力资源战略方面,我们要面向未来去设定人力资源的框架。这方面宝马有四大目标:第一,赋能员工,提高员工绩效。第二,让人力资源工作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效益。其实我的职能不只是管理人力资源,还管理不动产,我要去研究怎样更优化地在全球范围内使用能源以及基础设施、厂房等。第三,我们要做好人员的培训培养,为他们进一步赋能。人力资源工作并不只是把人员招进来带上岗就结束了,而是要持续对他们进行培训培养,帮助他们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第四,助力企业的转型,现在是所有工作的落脚点。此时此刻汽车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见的重大转型,包括电气化、自动驾驶、互联等等方面。在这些方面中国市场可以说引领着转型之路。在这四大目标的背后还有第五大目标,作为发展基础,我们要实现可持续性,人才队伍要有可持续性,环境方面也要有可持续性,比如我们给自己设定的相当有挑战的目标——希望我们的工厂排放能够降低80%。
具体到中国来讲,我们从人力资源角度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