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9月11日,中国人民大学财*金融学院副院长张成思教授做客人大重阳,分享了他对“大国金融化的逻辑”的最新思考。这是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主办的“深度认识中国”系列直播活动第十二讲。该直播实录如下:
9月11日张成思直播讲座摘要
1、金融化的概念和界说。从不同视角切入,各界对金融化的定义存在一些差异。从宏观视角看,金融化实际上就是指金融的发展,以及大金融行业泛金融行业的扩张和膨胀。
2、宏观:泛金融业的金融化。泛金融行业的金融化不只限于金融部门的膨胀,完全批判的这种对泛金融行业的金融化是有问题的,或者至少是有偏颇的。
3、微观:微观企业金融化。企业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参与金融交易或者金融活动?原因在于,金融的发展对实体企业的运营过程当中的行为产生了深层次的影响。
4、中观:商品金融化。从中观层面看普通商品金融化是针对中国的研究提出的一个比较独特的现象。
5、多重逻辑的分歧与一致。整个金融化逻辑是多层面的,这里有三个层面:宏观大金融行业快速发展,微观实体企业的利润积累更多的来源于金融渠道,中观商品交易机制当中,金融的特质越来越强化,导致最后看到商品价格决定机制脱离了真实交易中的供求关系。
引言
说到大国金融化的逻辑,在这个主题里有三个关键词,一个是大国,第二个是金融化,最后一个是逻辑。大国金融化的逻辑在过去一段时间以来是我个人在金融发展和金融结构,还有金融体系相关领域的研究的一些思考,最近关于金融化的研究,学术界的研究非常多,业界和决策层对于金融化的问题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