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伴周围脓肿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浙江改革受热捧上报集团接连报道最多跑一
TUhjnbcbe - 2023/6/19 21:22:00

-11-:34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金春华

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再获国内重要媒体点赞。11月26日、27日,上海报业集团所属《文汇报》《解放日报》接连在头版报道“最多跑一次”改革,前者介绍了全省面上的改革情况,后者则以绍兴市上虞区为点,介绍改革给基层带来的大变化。

浙江推出重大改革举措解决形形色色的“办事难”

“最多跑一次”:改革以百姓获得感为标尺

■截至今年三季度,浙江省级已实现“最多跑一次”事项项,实现比例达96.99%,提前实现年底覆盖80%左右办事事项的目标

■要让数据跑起来,需要技术和制度保障。浙江省先后出台《浙江省公共数据和电子*务管理办法》《省级公共数据共享清单》。各级*府机关、行*服务中心先行开放57个省级单位项数据共享权限

■本报驻浙记者蒋萍通讯员刘海波

“现在办事真方便,最多跑一次就够了。”这是浙江老百姓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与之相印证的一组数据是:截至今年三季度,浙江省级已实现“最多跑一次”事项项,实现比例达96.99%,提前实现年底覆盖80%左右办事事项的目标。

“最多跑一次”是浙江以改革为突破口,以百姓获得感为标尺,对准形形色色的办事难,凭借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优势,打破以部门割据为特征的传统行*审批模式,解决群众最期盼、发展最急需的问题的重大改革举措。浙江省委书记车俊表示,“最多跑一次”是*府“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行动,也是浙江继续创造和保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力的重要举措。“最多跑一次”放活了市场、激活了企业、拉近了*府和群众的距离、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打破部门壁垒让数据“跑起来”

这几日,宁波好声原电声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南海每天都会到位于宁波市鄞州区云龙镇的厂房工地看看,厂房快要竣工了,按计划年底前将投入使用。不过,在审批之初南海却捏了把汗,因为公司是先和外商签订了合同,才开始办理厂房建设的审批手续。为确保按时交货,厂房必须在10个月内建成投用,否则很可能会因为完成不了订单而导致违约罚款。“按以往的经验,这个审批手续没有五六个月是办不下来的。但没想到,在鄞州区投资项目代办中心的帮助下,我们24个工作日就完成了全部审批。”南海无限感慨。

接到任务后,南海找到了鄞州区投资项目代办中心,中心主任李春丽立即为好声原公司量身定制了一份审批计划书开始并联审批。“所谓并联审批,就是在某个部门审批的时候,同时到另外一个部门审批其他事项。从领到土地临时使用证开始,代办中心就像开足马力的机器,按照时间顺序在环保、国土、发改委、规划、住建等10多个部门同时办理各个手续。”李春丽介绍,24个工作日办好所有手续,除了业主及时准备所需材料及各部门配合审批外,最主要是因“最多跑一次”改革后鄞州区制定的快速审批制度,它打破了部门界限,转变了工作人员的观念,改进了工作流程,实现了机制体制的加速跑。

在鄞州区*府行*服务中心,昔日热闹的排队景象不再。“这6个窗口对应10个部门,办理事项达个,改革前是22个窗口。”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以前每个部门到大厅里开个窗口,群众要分别到多个部门窗口申请、填表、报件、领证,如今只需“一窗受理”。前台受理项目后,后台浙江*务网的权力运行系统上都能调取扫描上传的各种文件,每个部门都按照既定的程序进行核查,部门之间网上共享、下载,进行并联审批,所有的办事流程都在互联网上实现,真正做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

要让数据跑起来,需要技术和制度保障。浙江省先后出台《浙江省公共数据和电子*务管理办法》《省级公共数据共享清单》,对公共数据和电子*务管理与应用、安全与保障等作出规范,明确行*机关通过浙江*务服务网办结归档的加盖可靠电子印章的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各级*府机关、行*服务中心先行开放57个省级单位项数据共享权限。与此同时,浙江依托*务服务网开发“综合受理”专用平台、电子证照库平台、信息共享平台等,为“最多跑一次”改革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撑。

“电子化归档是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重要支撑,既有利于将权力装进可追溯的数据笼子里,又倒逼各地行*服务中心受理材料电子化和申报在线化,推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长兰建平说,一系列打破部门数据壁垒、让数据“多跑路”的举措使更多办理事项从“最多跑一次”升级为“不用跑一次”。

查漏补缺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

“最多跑一次”的改革事项是否贴近群众,还有哪些环节可以改进提升?怎样才能让老百姓办事更便利?这是浙江各级**部门领导不断在琢磨的事儿。

今年3月,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厅长陈铁雄以普通群众的身份到杭州市民中心,体验不动产登记办理究竟“顺不顺”。“办一本不动产证,有15个环节,群众还要多次取号排队。”换位体验后,陈铁雄提出了多项意见和建议,要求国土资源部门主动加强与住建、地税部门的沟通对接,积极整改。如今,15个办事环节被整合为3个环节,实现“一次取号、一窗受理”。办事群众提交资料后,3个部门同时对资料进行审核,60分钟领证。

这样的“换位体验”和明察暗访,查漏补缺,令浙江的“最多跑一次”改革不断深化和提高。

4月25日上午,杭州市市长徐立毅进行暗访,主动陪同一名在杭务工者到市民之家公积金窗口办理公积金提取业务。因需要开具无房证明,该务工者需要“多跑两次”。于是,徐立毅责令相关部门立即整改。杭州市富阳区行*服务中心还承担第三方全程监管职能:办得慢,催着办;办不好,责任部门考评扣分。该区群众对行*服务中心满意度达99.98%。宁波市江北区洪塘街道公共服务中心主任崔建平身兼中心引导员,她告诉记者:“我的办公室就在服务中心大厅,有问题方便及时处理。为了让群众留有好的第一印象,我们把服务窗口前移到群众进门的那一刻。”

据浙江省统计局民调中心最新调查数据显示,受访者普遍认为“到*府办事比以前更方便”,给予满意和比较满意评价的比例达86.9%,90.6%。

“‘最多跑一次’是*府主动开展的一场自我革命,以*府自身的工作加法换取群众的负担减法,打通部门壁垒、数据壁垒、信息壁垒,实现群众、企业办事顺畅,最大程度释放*府改革善意,最大程度实现便民利企。”浙江省委*校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陶建钟表示,“最多跑一次”改革,在浙江显现出“有条件、有能力也一定能实现”的强烈愿望。

(本报杭州11月25日专电)

打通审批关卡让群众“最多跑一次”

浙江上虞推进“放管服”改革,简化流程“让数据多跑路”

年11月27日

■本报记者王潇

绍兴市上虞区谢塘镇新戴家村,83岁的居民戴足周10月底要检查身体时,却发现医保卡不见了。老先生焦急地找到村便民服务中心,值班的村委会成员陈月文只让他提供了基本材料,便让老人回家,后续事务全由村委会代办。补卡加上开通银行功能,不出15个工作日,老先生就在家拿到了补办的证件。

这正是新戴家村提出的“四不出村”服务范围——群众办事不出村、矛盾纠纷不出村、信息咨询不出村、致富求助不出村。而与之配套的是各个环节从体系上的对接。

早在年,浙江上虞就在国内率先探索成立行*服务中心。今年2月,上虞区启动“最多跑一次”便民服务改革。所谓“最多跑一次”,是通过“让数据多跑路”,“跑多窗”变“跑一窗”,“慢跑”变“快跑”,让“群众、企业到*府办事,在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受理条件时最多跑一次”。

如何打通审批关卡,如何对权力做“减法”、对服务做“加法”、对市场做“乘法”,如何实现“放管服”改革在基层落地生根?作为先行者的上虞,正在基层*务服务体系建立摸索出一条新路。

提升速度,须让数据多跑路

年,为解决*府管得过多的问题,浙江启动了行*审批制度改革。*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浙江启动“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即*府权力清单、企业投资负面清单、*府责任清单、省级部门专项资金管理清单,以及浙江*务服务网。上虞区便民服务中心主任杨科钦说,清单的梳理为“最多跑一次”的推行打下基础。“只有明确各级*府到底有哪些权力,才能最终确定可以把哪些流程简化、如何简化。”

“最多跑一次”也就是在材料被送进综合窗口后,行*服务中心必须在后台全流程协调、分类、转交、办理,最终让群众在窗口就拿到办理好的结果。

在上虞区便民服务中心不动产窗口,记者遇到许先生和妻子来办理房产证,缺了两样材料。夫妻俩本以为当天不可能办完,没想到在工作人员指导下补完材料后,1小时不到就拿到证件。两人感叹,“*府效率真高”。

目前,上虞区群众和企业到*府办事事项共计项,其中个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比例为98.01%。全区行*审批(许可)事项共项,其中进驻中心项,进驻比例为96.62%。今年10月的全省改革满意度测评中,上虞“最多跑一次”实现率为93.5%,居全省第三。下转7版(上接第1版)

缩减时间,打破壁垒是关键

“打破部门壁垒是关键。要缩减时间,就要把原本需要一个一个跑的‘串联’流程,变成‘并联’。”上虞区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中心原负责人吴剑说。为打破壁垒,区里想了很多办法,如组建“副区长、乡镇(街道)和部门分管领导”

1
查看完整版本: 浙江改革受热捧上报集团接连报道最多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