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瑜伽经是印度一部伟大的瑜伽经典,但现在所能见到的各翻译版本,并不如人意,故笔者重新翻译,有此译本。
本译本有几个特点:
1、为了适合国内人读懂,翻译中尽量采用常见修行术语尤其是道家术语。
2、同时翻译了白话文和文言文两个版本,并对一些地方做了简注。
3、改变现在瑜伽经通用的单句翻译模式和整体划分为四部分的面貌。改为按照其内在涵义的区别,划分成不同的段落。并把全篇重新排列划分为五章:瑜伽总论、信瑜伽和业瑜伽、王瑜伽、昆达里尼瑜伽和智慧瑜伽五部分。
年2月11日
瑜伽经新译
第一部分瑜伽总论
现在来解说瑜伽。瑜伽就是对识神波动的平复,然后回归虚静的元神。否则,人就会随识神的波动而流转。
文言体:
瑜伽者,转后天之识,复先天之性,以脱心识之役也。
识神的波动共有五种,或引起痛苦或不引起痛苦。他们是:真知、谬见、幻想、睡眠和记忆。直觉、推论和经典都是真知;虚妄的认识则为缪见,缪见并非事物的真实面目;由文字而想象但并无实体的存在即为幻想;知觉的失去则为睡眠;过去经验被唤起就是记忆。
文言体:
其识者五,真、假、幻、寐、忆。直觉、推论、经典为真;谬妄非实为假;望文生象为幻;眠而无觉为寐;经验唤起为忆。
(简注:推论即观察万物运行规律得出的总结,如八卦五行阴阳。)
识神的平复首先需要通过主动锻炼内省和断绝外缘而实现。内省就是坚持不懈地锻炼来时刻自省保持内心宁静,这样长时间坚持就会打下稳固的基础。
最初的断绝外缘,需要感官主动摆脱对外缘的欲望,而最高的断绝外缘,是达到了清净无染的元神后自动对一切无欲无求。
通过专注于一物的有为法入定,需要经历四个阶段:粗观、细观、喜乐、安住。另一种无为法入定,需要能够完全断绝对外缘的攀附做到清净无念才能做到,这时候只专注于清净无染的自性,修行者就会达到无我并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状态。还有一种效果不够显著的入定是通过:信心、发奋、记忆(就是对经典的记忆和遵守)、专注、明辨而达到。意愿很强并很努力的人很快就可以达到入定。由于其程度不同,达到入定的程度快慢也不同。入定还可以通过对上天(道)的臣服达到,天是至高无上之灵,它不受后天任何情感、行为的影响,却是万物之根源,它不受时空的限制,却是万物之主宰。它的神圣声音就是:AUM。通过反复念诵和冥想AUM,就可以消除一切障碍,而先天的元神觉醒。
文言体:
欲转其识,先须坚持克己持戒,内诚无息、外断万缘,以炼己筑基。不懈内省锻炼,则心渐清净。
根浅者,需勤持戒以渐断外缘。基深者,若见清净自性则万缘自绝。
经有为意守入定,须历四阶:粗观、细观、喜乐、安住。无为入定,见清净自性者方能行之,修者惟守此清净之心,即可达无我而天人合一之境。另有入定之法,需经虔诚、笃行、博学、专注、明辨而成。心诚而勤行者则速,反之则迟。亦可由敬天而入定,天为至高之神,无情无动,却全知全能;无古无今,却主宰万有。其音为:AUM。勤加持诵冥想,则万障皆除,而元神自显。
(简注:内省锻炼即练己持戒。后面四种方法即四种入定法,有为法入定即丹道少阳派,无为法入定即丹道文始派。不够显著的入定类于儒家修法:信心就是诚其心、发奋即笃行之、记忆即博学之、专注即聚精会神慎思之、明辨即明辨之,然后自会达到知止而后静,静而有定。敬天入定即敬畏自然和老天爷。)
疾病、疲劳、懒惰、怀疑、无知、妄想、物欲、心乱都是让我们心神外驰的障碍。它们也会造成痛苦、失望、焦虑和呼吸急促。(对应关系为,疾病疲劳引起痛苦,懒惰怀疑引起气馁,无知妄想引起焦虑,物欲和心乱引起呼吸急促)要消除它们,就需要练习凝神于一点的方法。
文言体:疾、疲、惰、疑、愚、妄、贪、慌,皆为入定之障碍,可致心驰,又致苦、馁、焦、喘之患。欲除其患,须凝神于一。
能快乐别人的快乐,悲悯别人的痛苦,赞美别人的美德,不见别人的过错,就会让心宁静。意守呼吸,也可以凝神。通过对自己念头的细微觉知也可以凝神。也可以通过观照内在那祥和、超越忧伤的光而凝神。也可以通过观想一个无情无欲的圣人而凝神。也可以通过学习入睡的知识而凝神。也可以通过观注吸引自己的美好事物而凝神。乃至可以通过观注任何吸引自己的美好事物,从无限小到无限大都能够入让自己凝神。
文言体:
乐人之乐、悯人之苦、赞人之德、恕人之错,心无分别则可凝神。观呼吸可凝神。观心可凝神。回光返照可凝神。观无欲无求之神仙可凝神。观照睡眠可凝神。观任一吸引己之善者,皆可凝神。乃至可凝神于万有,小至微尘,大至天地而凝神。
(简注:乐人、悯人、悦人、恕人,即只见人善,不记人过。)
当识神得到完全控制,元神就会如纯净的水晶那样,感知者、感知和被感知的对象就会通透、真实、完整的呈现。
达到有念入定时,真意、由文字所获得的知见和经推论所获得的知见,它们仍混在一起,不能分别。而当达到无念入定时,意识已经完全净化,一灵独耀,所有精微的事物都会在这无分别的状态下真实呈现。
上边通过凝神于一物的方法达到入定,叫作有为入定,有为入定尚处于后天识神流转之中。而当达到纯净的无念入定时候,自性就会显现,所觉知的就是事物最真实完全的面目,这时候的知识不需要通过感官和推理而是直接得到的,其广度和深度超越一切普通的知见,并完全充满真知,可以完全消除旧的习性。
当能够超越了有为入定中一念代万念的一念,就能够达到无为入定,就能进入无流转的先天元神状态。
文言体:
识神既平,元神则如无色水晶,己、觉、物皆真实无讹显其本真。
有念入定,真、识、智尚杂而不分。而及无念入定,则一灵独耀,纤毫皆显其真。
如前所述,凝神于一而得之定,尚且有念,仍处后天识神流转之中。而及无念入定,则后天神识无丝毫波动,唯有一元神寂照,物则皆见其真,觉则获无上之智,可断绝一切后天习性。
唯此一念亦舍,则可得无念而定,即见先天本来不动之元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