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我在保定市区就可以买卖清苑区的房子,再也不用耗时费力跑好几个来回,太方便了!”刚刚在保定市民服务中心不动产登记大厅办理完二手房买卖的陈女士激动地告诉《中国自然资源报》记者,这都归功于保定市前不久推行的中心城区不动产登记“六区联办、一城通办”业务。
据了解,河北省保定市清苑、满城、徐水三区和市主城区任意一个不动产登记大厅都设立了“一城通办”服务专窗,统一申请材料标准、精简办事环节,将河北省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系统部署至保定市政务云上,纵通横连内外网,完成了居民身份信息、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登记信息、金融许可证信息、婚姻登记信息、地名信息、司法判决信息、出生医学证明、殡葬信息等部门信息核验。经过各部门通力合作,房屋抵押登记业务于8月初首先实现了“六区联办、一城通办”。11月1日,新建商品房和存量商品房买卖也被纳入“一城通办”范围。
“按照省级统一研发、市级分散部署、县级直接接入思路,加快建立全省统一‘一窗受理’平台,有效支撑不动产登记信息共享集成,夯实线上线下‘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和‘异地申请、全省能办、跨省通办’信息化基础。”河北省自然资源厅不动产登记局负责人介绍,为深化“放管服”改革,去年以来,河北加快建立全省统一“一窗受理”平台,推进全省不动产登记信息共享集成和流程集成,提升不动产登记便利度,增强企业和群众改革获得感。截至年10月底,河北省13个市本级和70个县级登记和税务业务系统、11个市本级和7个县级交易业务系统,都已接入“一窗受理”平台。
聚焦关键环节,全面推进不动产登记信息共享集成
推进部门信息共享。年8月,河北省自然资源厅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不动产登记所需信息互通共享的通知》,建立省级部门信息共享交换机制,推进机构编制、民政、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等部门信息共享;落实《不动产登记共享国家层面相关部门信息服务指南(试行)》要求,通过部际合作机制,获取国家层面公安、银保监、法院等部门信息,统一为市县提供省级以上存储的自然人身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金融许可证、司法判决、婚姻登记、营业执照和出生医学证明等7个部门19类信息共享核验,市县不再单独申请。
优化业务流程。利用“一窗受理”平台整合市县登记、交易和税务业务流程,优化内部办理流程,取消不必要环节,合并相近环节,将税务部门的核税、缴税,住建部门的购房资格审核、网签备案、资金监管,登记部门的审核、登簿等环节,全部纳入部门并行业务流程办理,由综合窗口统一受理部门联办业务事项,一次性收取所需全部材料、录入全部信息、分发相关部门并行办理。到今年12月底,河北省所有县级登记、交易和税务业务系统将全部接入市级“一窗受理”平台,全面实现登记信息共享集成、“互联网+”不动产登记。
精简申请材料。“一窗受理”平台执行统一申请材料清单,对部门重复收取的身份证明、登记原因证明等共性申请材料予以合并,对部门业务协同实时共享的家庭房屋套数查询、完税凭证等申请材料予以免收,不再要求申请人重复提交,所有申请材料只收取一份原件,最大限度减少群众提交材料数量。
压缩办理时间。通过“一窗受理”平台统一受理,生成电子化申请材料,自动分发交易、税收和登记部门并行办理,各部门不再重复扫描、录入信息。引导各部门压缩各环节办理时间,能即时办结的即时办结。完善“一窗受理”平台信息核验功能,扩大信息自动核验范围,能够通过部门信息共享核验的全部通过平台核验,减轻人工审核负担,节约审核时间。目前,河北省市本级一般登记、抵押登记办理时间全部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查封登记、异议登记、抵押权注销登记即时办结。
立足利企便民,全面提升不动产登记服务水平
实施“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在河北省政务云部署全省统一“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受理系统,对接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统一身份认证体系和“冀时办”人脸识别,在省政务服务网建立“网上登记中心”,在“冀时办”App建设全省“掌上登记中心”,开通